迪士尼的星光相簿:你認得多少人?(二)

這是讓你跟大家分享的園地,無論迪士尼經驗的心得,或照片、繪圖、惡搞作品,甚至生活中各處發現隱藏米奇或任何迪士尼相關的事物…等等,都歡迎來貼圖分享。
回覆文章
頭像
Jenny
等級:9
等級:9
文章: 631
註冊時間: 2005-05-03, 21:29
來自: 台北

迪士尼的星光相簿:你認得多少人?(二)

文章 Jenny »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系列該發表第二篇文章了。
我這次有點偷懶,因為我之前早就在米奇生日時跟大家介紹過這個影片了。但我上次的分享只是單純讓大家看影片開開眼界而已,還沒深入介紹過裡面的人物,所以這次做個更詳細的介紹就很理所當然了。有一點我必須申明一下,那就是我這篇文章的影片推出時間比之前那一部早,因為我選擇影片的順序是隨興的,覺得先從黑白影片起頭再轉換到彩色影片比較適當,如果因此造成混淆,那我誠心向大家道歉,我的目的是要介紹影片中的真人明星,所以並沒把米老鼠卡通的年代考慮在內,造成不便,請各位見諒。米老鼠是先在彩色影片為電影明星的遊行打頭陣,然後才在黑白影片和電影明星參加首映會喔!以後的文章我會儘量按照年代順序發表的,至於之前介紹過的人物我這裡就不加贅述了,想知道他們的更多資訊可閱讀我之前發表的文章。現在先把時間倒回1年前。




米奇的提名者遊行(Parade of the Award Nominees,1932)
圖檔
簡介:這是一部特別為第五屆奧斯卡金像獎典禮製作的卡通,米奇帶領著入圍奧斯卡獎的候選人組成的遊行隊伍浩浩蕩蕩往前邁進。參加遊行隊伍的還有他的女朋友米妮、母牛克拉貝兒、以及其他負責奏樂和擔任侍從的擬人化動物們,最後由布魯托為整個遊行收場。這部影片當年是專為頒獎典禮播映而不打算發行給大眾,直到後來才以米老鼠卡通集錦的形式收錄於發行的雷射影碟和DVD內。

【米奇的提名者遊行】片長雖短,卻在迪士尼影史上也有重要意義。首先,這是米老鼠與好朋友們第一次以彩色來呈現,1935年的【米奇音樂會】雖然被視為首部米老鼠彩色卡通,但是這部【米奇的提名者遊行】才是彩色米老鼠的初登場。由於米奇的衣服顏色還沒固定下來,所以影片中他穿的短褲是綠色,而不是我們現在熟悉的紅色;布魯托的毛色也是灰的,不是現在的黃顏色。其次,負責畫出片中真人明星的動畫家是喬‧格蘭特(Joe Grant),這是他製作的第一部迪士尼卡通。喬‧格蘭特後來成為迪士尼的元老級動畫家,為迪士尼的故事部門服務70個年頭,對許多迪士尼經典動畫作品貢獻良多。




圖檔
華萊斯‧比勒(Wallace Beery,1885~1949)
詳細資訊請至〈迪士尼的星光相簿:你認得多少人?(一)〉





圖檔
傑基‧庫珀(Jackie Cooper,1922~2011)
美國著名童星。1922年9月15日生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家中長輩以從事表演工作為主,他的媽媽是鋼琴家,舅舅是編劇,阿姨是演員,姨丈是導演,於是他小小年紀也跟著進入演藝圈。起先他都在喜劇短片和長篇電影演小角色,1930年代順利過渡到有聲影片後便躍居主角之位。1931年,年僅9歲的庫珀在他姨丈執導的電影【淘哥兒】(Skippy)出演主角時,他在片中的精采表現更使他的名氣一飛衝天,不但他的姨丈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本人也成為第一位被提名奧斯卡影帝的童星,直到1979年前一直維持著年紀最小的奧斯卡獎被提名人紀錄。1931年中期,庫珀和男演員華萊斯‧比勒展開長期的合作關係,演出電影有當年的【舐犢情深】(The Champ)、1933年的【The Bowery】和【The Choices of Andy Purcell】、1934年的【金銀島】(Treasure Island)和1935年的【馬戲王父子】(O’Shaughnessy’s Boy)。

庫珀在長大後明星光環也跟著褪色,由於外表不再討喜,他有段時間跟很多脫離童年的童星一樣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庫珀加入美國海軍服預備役,後來當上海軍上校並獲頒軍功勳章。期間他轉往電視圈發展,斷斷續續地參加影片的拍攝工作,1964年到1969年擔任哥倫比亞公司(Columbia Pictures)電視部門的節目開發副總裁,在他離開哥倫比亞後,他的職業生涯開啟了新的篇章,他偶爾會在電視作品扮演關鍵角色,也花越來越多時間導演電視影片,他的電視劇如1972年的【陸軍野戰醫院】(M*A*S*H)和1978年的【白色陰影】(The White Shadow)便為他各贏得一座艾美獎。在1970和1980年代期間,庫珀藉著在【超人】(Superman)電影系列飾演片中的《星球日報》(Daily Planet)主編再度走紅,直到1989年退出影壇,一生可說見證了好萊塢影史的歲月流變。庫珀在好萊塢星光大道藤街1507號得到自己的星星,以表彰他對電影業的長久貢獻。

圖檔
琳‧芳丹(Lynn Fontanne,1887~1983)
她演的電影雖然不多,但在舞台上的卓越表現足以讓她發光發熱,被譽為20世紀美國劇場最偉大的女主角,是個不折不扣的舞台天后。

作為一個喜劇演員,琳‧芳丹早年便以賣座愛情文藝戲劇【奇異的插曲】(Strange Interlude)創下事業高峰,但她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與丈夫阿爾弗雷德‧倫特合作無間的演藝人生。他們從1922年結縭以來便維持了55年的婚姻,不管台上台下都是一對密不可分的佳偶,最成功的戲劇演出有1933年的【愛情無計】(Design for Living)、1935年的【馴悍記】(The Taming of the Shrew)、1936年的【愚人作樂】(Idiot’s Delight)、1940年的【那裡將沒有夜晚】(There Shall Be No Night)和1952年的【Quadrille】。英國作家亞瑟‧馬歇爾(Arthur Marshall)如此形容芳丹和倫特的演戲風格:「當時演戲,演員都是等別人說完話才開口;倫特夫婦卻反其道而行。他們不管台詞、他們打斷彼此的話、他們嘀嘀咕咕地講話、他們同時說話。事實上,他們說話的方式就跟人們平常說話一樣。」他們能夠使對話不混淆卻又看似在真實生活上演,觀眾因此會產生置身其中的感覺。雖然膝下無子,他們演出的多部優秀作品讓美國劇場增添不少光輝,芳丹和倫特在舞台上一直活躍至1958年,這段佳話在感情瞬息萬變的演藝圈中實屬難得,使他們成為極著名與極受尊敬的演員夫妻檔之一。有一座百老匯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便是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他們後來也都進入美國劇院名人堂,1964年在白宮獲頒總統自由勳章。

芳丹只演過4部電影。默片時期她分別在1924年和1925年演出【Second Youth】和【The Man Who Found Himself】。1931年她與倫特主演他們的第一部有聲電影【衛兵】(The Guardsman)使她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正式在影壇走紅,但因不適應電影生態,她與丈夫仍把事業重心放在舞台上。他們最後一次演電影是在1943年的歌舞喜劇片【臺口餐廳】(Stage Door Canteen)客串,他們飾演自己。1940年代倫特夫婦加入了廣播劇的演出工作,很多錄音仍保存至今。夫妻倆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參加了4部電視節目的演出,其中1965年的【神奇北佬】(The Magnificent Yankee)使他們雙雙榮獲艾美獎!芳丹還在1959年以演出的最後一齣舞台劇【The Visit】獲東尼獎提名;1960年在電視音樂劇【小飛俠】(Peter Pan)擔任旁白獲艾美獎提名;1967年又以演出【阿娜斯塔西雅】(Anastasia)被提名第二次艾美獎,後兩者是她少數沒有和丈夫合作的作品。1970年,芳丹與倫特共同獲得東尼特別獎。

芳丹一生有個最堅持的原則:絕不透露真實年齡。她的丈夫直到過世仍以為芳丹比自己小5歲(芳丹是這麼告訴他的),事實正好相反!而且在丈夫過世許久後芳丹仍拒絕承認生於1887年。但不管她年紀多大,她仍然受到圈內人士敬重與讚賞,1978年3月5日,音樂劇【你好,多莉!】(Hello, Dolly!)在劇院上演時,飾演女主角的卡羅爾‧錢寧(Carol Channing)便對高齡90歲的芳丹表達了她的敬意;曾受芳丹提攜的作家Martha Rofheart也將在當天下午陪伴芳丹的經驗寫成回憶錄《An Evening with Lynn Fontanne》,以數位化方式出版。芳丹於1983年死於肺炎,享壽95歲,葬於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的墓園Forest Home Cemetery,就在她丈夫旁邊。有某些芳丹的戲服被收入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瑪麗山大學(Mount Mary University)的歷史性戲服收藏。

圖檔
阿爾弗雷德‧倫特(Alfred Lunt,1892~1977)
美國舞台劇導演和演員,20世紀百老匯具代表性的男主角之一,與妻子琳‧芳丹有長久且成功的合作關係。一生共贏得3座東尼獎:1954年以【Ondine】獲最佳導演獎;1955年以【Quadrille】獲最佳話劇男主角獎;1970年與琳‧芳丹共獲特別獎。他也在1931年以【衛兵】被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後來以演出電視劇【神奇北佬】獲艾美獎。

倫特於1892年8月12日生於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祖先在殖民時期定居緬因州和麻薩諸塞州,他母親的祖先還包含搭乘五月花號(Mayflower)來到美國的移民。倫特的父親從事木材生意,於1893年過世,母親與一位醫生再婚生了1個兒子及2個女兒。全家在搬到沃基肖後,倫特便進入附近的卡羅爾大學(Carroll College)就讀,但他為了追尋演藝生涯而離開學校,1912年在波士頓首度登台。1919年,倫特除了邂逅一生的伴侶琳‧芳丹外,他也以在布斯‧塔金頓(Booth Tarkington)的戲劇中扮演丑角開始成名,沒多久便演出多種角色擦亮自己的招牌,從【伊利莎白女王】(Elizabeth the Queen)的伯爵到【愚人作樂】中唱歌跳舞的男人,或是S.N.貝爾曼(S.N. Behrman)的【Meteor】的富翁以及讓‧季洛社(Jean Giraudoux)的【安菲特律翁38】(Amphitryon 38)的羅馬天神他都能扮演得有聲有色。雖然不常演古典戲劇,他在莎翁名劇【馴悍記】和契訶夫(Anton Chekhov)的【海鷗】(The Seagull)的表現仍是成就斐然。導演兼評論家Harold Clurman將倫特描述為:「在約翰‧巴利摩(John Barrymore)之後的世代廣受好評的美國演員;倫特夫婦絕對是上天的恩賜。」

倫特與琳‧芳丹於1922年5月26日在紐約市結婚,成為美國史上顯赫一時的百老匯夫妻演員。有了這一幸福新婚夫妻的公共形象,他們在戲裡可以自在地扮演通姦者或搞三角關係,由他們主演的【愛情無計】因內容涉及雙性戀和感情出軌而只能在紐約首演,好避免被國外的審查制度刁難。倫特夫婦共演出超過20齣戲劇,倫特本人演過的電影有1923年的【Backbone】和【The Ragged Edge】與1925年的【馬戲女郎】(Sally of the Sawdust)和【強聚鴛鴦】(Lovers in Quarantine);和芳丹合演的電影則有1924年的【Second Youth】、1931年的【衛兵】和1943年的【臺口餐廳】。倫特夫婦在1940年代成為廣播劇演員,1950年代和1960年代在電視作品粉墨登場。他們還在1964年獲頒總統自由勳章,由詹森總統(Lyndon Johnson)親自頒發。

由於倫特和芳丹對戲劇的貢獻,有一家百老匯劇院在重建後還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倫特於1977年8月3日因癌症過世,離他的85歲生日只差9天,他也成為過世後全百老匯劇院調暗燈光以示敬意的第三人。他與妻子的故居如今已被改建為劇院博物館和資源中心。就連倫特與芳丹的戲劇人生也成為戲劇作品的靈感來源,就是1948年的熱門歌舞劇【刁蠻公主】(Kiss Me, Kate),說起「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對夫妻無疑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圖檔
海倫‧海絲(Helen Hayes,1900~1993)
詳細資訊請至〈迪士尼的星光相簿:你認得多少人?(一)〉





圖檔
佛德烈‧馬區(Fredric March,1897~1975)
詳細資訊請至〈迪士尼的星光相簿:你認得多少人?(一)〉





圖檔
瑪麗‧朱斯勒(Marie Dressler,1868~1934)
詳細資訊請至〈迪士尼的星光相簿:你認得多少人?(一)〉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