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從一座「被消失」的迪士尼,談主題樂園與種族議題的糾葛攻防

關於迪士尼旅遊的專門討論區,包括加州、佛州、東京、巴黎、香港、上海等迪士尼主題樂園,甚至迪士尼遊輪航線、商場、飯店,任何關於迪士尼旅遊的話題都歡迎。
回覆文章
頭像
Witch
等級:7
等級:7
文章: 443
註冊時間: 2005-05-16, 19:23

[轉載] 從一座「被消失」的迪士尼,談主題樂園與種族議題的糾葛攻防

文章 Witch »

從一座「被消失」的迪士尼,談主題樂園與種族議題的糾葛攻防
LIN TSAI LIN/文旅觀察 2020/07/17

1.jpg
除了當年還未開幕就「被消失」的宏大計劃外;在多處迪士尼樂園均可見,一直頗受遊客歡迎的經典設施「飛濺山」(Splash Mountain)也「有問題」:迪士尼其實一直知道「飛濺山」背後隱含的爭議性,卻還是慢了一步⋯⋯

美國黑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警員跪頸致死,激起以「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為口號的全球反種族歧視運動,檢討聲浪從街頭一路蔓延到文旅現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移除館前的老羅斯福雕像,全球迪士尼樂園的「飛濺山」騎乘項目也將重新包裝,甚至,近 30 年前,一座完全根基歷史而非卡通的 " Disney's America " 樂園,也再次被提起──

這座後來「被消失」的迪士尼樂園,在中文媒體上卻幾乎沒有留下蛛絲馬跡,我們就從這裡談起。

被質疑「白人中心論」,歷史主題的迪士尼樂園不受青睞

時間回到 1993 年,當時的迪士尼 CEO 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宣佈,計畫在距離華盛頓特區約一小時車程的維吉尼亞州 Haymarket 鎮,建立一座「再現美國歷史場景」的迪士尼樂園。

從當時的宣傳影片、手冊與模型可看到,遊客一進園區,映入眼簾的不是像加州與佛州迪士尼樂園中,有著汽車與電燈的 20 世紀美國小鎮大街(Main Street U.S.A.),而是走入有蒸汽火車、棧橋、運河的 1840 年代。以此為起點,遊客將再造訪根據早期原住民、工業革命、南北戰爭、兩次大戰等不同時期與主題劃分的另外 8 個區域。


2.jpg
根據 Disney's America 的規劃,名為 CROSSROADS USA(1800-1850)的主題區將取代其他迪士尼樂園中常見的美國小鎮大街,遊客還可以直接住在此區。圖/jim hill@flikr
3.jpg
在名為 ENTERPRISE(1870-1930)的主題區中,遊客將搭上以工業革命時期的工廠做為故事線的雲霄飛車。圖/jim hill@flikr
4.jpg
名為 VICTORY FIELD(1930-1945)的主題區中,遊客可以選擇傘兵跳傘、駕駛坦克車等體驗。圖/jim hill@flikr

然而,「寓教於樂」的理想很飽滿,這個計畫所面臨的現實卻很骨感。當地的名門世家如:經營化工的杜邦家族(The Du Pont family)、金融發跡的梅隆家族(The Mellon family) 、《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Katherine Graham)等,認為迪士尼的到來,會讓此區原本的「文教氣息」蕩然無存,造成人流複雜、交通雍堵;而迪士尼以為能得到「鄰居」國家戰場遺址公園、華盛頓特區博物館群的支持,大夥齊心「把歷史觀光的餅做大」的想法也失算──這些機構的營運者認為有了樂園,誰還想要看古蹟文物?只把迪士尼當成對手。

歷史學家們更群起質疑迪士尼:「樂園的史觀是否以白人為中心?」對黑奴的壓迫、對原住民的掠奪,如何在樂園中真實刻畫而不淪為被消費的對象?更直白地說,歷史容得下娛樂嗎?(Can history be fun?)
5.jpg
Disney's America官方文宣與園區模型。圖/jim hill@flikr

不敵反對勢力,隔年 9 月 28 日,迪士尼便無奈宣布將另覓它址,但後來再也沒有關於Disney's America 的進度更新,這座樂園就這樣消失在迪士尼的王國版圖裡。

不過,這樣的結果也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特別是樂園中觸碰黑人與原住民歷史的嘗試,就算立意良好,要經得起時代遞嬗、價值觀流變,帶來的是形象公關與翻新成本的雙重試煉。


在下一個案例中,我們更可看出,就算只是樂園中的一個騎乘項目遇到種族爭議,也萬萬輕忽不得:

美化黑奴歷史? 全球迪士尼樂園的「飛濺山」面臨變動

乘坐圓木舟愜意地穿過卡通場景,最後逐步攀高,從高達 16 公尺的陡峭瀑布一滑而下——這個結合溫和與刺激的「飛濺山」(Splash Mountain)遊樂設施,從 1989 年在加州迪士尼開放、 1992 年在佛州迪士尼和東京迪士尼樂園推出,一直頗受遊客歡迎。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長青設施的包裝主題,還可追溯到更久之前的故事 IP:1946 年迪士尼推出的電影《南方之歌》(Song of the South)。

該故事以南北戰爭後的美國南部為背景,描寫「白人小男孩」與「在農場做活的黑人大叔」成為忘年之交,聽他講兔子兄弟、狐狸兄弟等童話故事。《南方之歌》作為首部結合真人與動畫的長篇劇情片,不只開出漂亮的票房成績,主題曲《Zip-A-Dee-Doo-Dah》更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的肯定。

風光同時,不少人也質疑該電影美化奴隸制度,以浪漫筆法帶過黑人遭遇的不公處境──然而當時的美國社會還有種族隔離政策,不管是好萊塢電影圈,或是看電影的觀眾均以白人居多,因此這些聲音並未受到太多關注。

之後隨著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意識逐漸高漲,迪士尼轉而低調行事──例如選擇跳過美國市場,僅在歐洲、亞洲發行錄影帶。而根基於《南方之歌》的「飛濺山」設施,雖然會聽到 " How Do You Do? " 、 " Everybody Has a Laughing Place " 以及 " Zip-A-Dee-Doo-Dah " 等出自《南方之歌》電影的歌曲,但樂園中刻意不出現主角之一黑人大叔的形象,改放兔子兄弟、狐狸兄弟等卡通人物做點綴。

迪士尼始終明白《南方之歌》與「飛濺山」的爭議性,這也是為何在 BLM 運動爆發之前,迪士尼前任 CEO 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就公開提過:「哪怕加上了說明文字(註),《南方之歌》依然不合適當下的社會。因此,只要我在迪士尼一天,《南方之歌》肯定不會出現在Disney+。」

誰知道迪士尼還是慢了一步:隨著 #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延燒,「飛濺山」涉及的種族爭議再次浮上檯面,超過 2 萬名民眾公開請願,希望迪士尼移除「飛濺山」使用的《南方之歌》 、改用《公主與青蛙》元素重新包裝。

6 月 25 日,迪士尼宣佈,加州與佛州的「飛濺山」項目將更換主題。採授權模式非直營的東京迪士尼,其運營方 OLC 公司也表示已著手研議是否跟進。

在新聞稿中,迪士尼隻字未提請願一事,而是說公司內部在一年多前即開始探討將「飛濺山」改用迪士尼的首部非裔公主電影《公主與青蛙》重新包裝,「以應對每年到訪的數百萬人的多樣性。」


向仇恨致敬還是草率洗白? 商業計算等不及對話式史觀

從個人立場,我認為這些「政治正確」的變動背後,還是以商業考量居多,甚至很可能因為輕易抹去存在過的歷史,反而讓當代人失去真正檢討與對話的空間。

(順道一提,迪士尼宣布重新包裝後,又有許多美國網民發起「反對迪士尼重新包裝飛濺山」的請願,截稿為止有近 8 萬名聯署)

但若我仍待在之前的公司,繼續為主題樂園提供顧問服務,在商言商,終究會建議客戶得果斷「改革」,以求在「政治正確」的層面不失分、不落後──因為這是近年全球各大企業都逃不過的試煉。

註:各家串流平臺為擴充內容,紛紛將過去的作品上架。但針對可能涉及種族爭議、性別刻板印象的節目,多採取在影片播放前加上類似「本作品按原版本呈現,其中可能包含過時的文化描述」等警語。

執行編輯:賴冠穎
核稿編輯:張翔一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