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迪士尼動畫電影的青春期,埋藏在失落的2000年代

關於迪士尼各類影片的討論,包括動畫或真人主演的電影;老片或新片;戲院上映或電視、影音首映,只要跟迪士尼影片有關,從故事到音樂,演員到幕後,都可來此討論。
回覆文章
頭像
Witch
等級:7
等級:7
文章: 443
註冊時間: 2005-05-16, 19:23

[轉載] 迪士尼動畫電影的青春期,埋藏在失落的2000年代

文章 Witch »

轉載自 全媒派 · 2020-09-22
https://36kr.com/p/892395652983556


圖檔

你心目中最喜愛的迪士尼動畫電影是哪一部?

是70年前的經典【仙履奇緣】或【小飛俠】?是迪士尼文藝復興時期以【獅子王】和【阿拉丁】為代表的音樂劇?還是像【冰雪奇緣】這樣的現代票房大片?

每一個歷史時期,迪士尼都會產出被人奉為經典的動畫電影,如果有一個例外,那可能就是2000年代。在被問到文章最開始的那個問題時,你腦海中浮現的,一定不是【失落的帝國】(Atlantis: The Lost Empire)、【四眼天雞】(Chicken Little)、【熊的傳說】(Brother Bear)或者【恐龍】(Dinosaur)等電影。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生”於2000年代(指2000年到2009年這段時間)。

但究竟為什麼,那十年間的許多迪士尼動畫電影被擠在角落無人問津,甚至連製作它們的公司都鮮少提及?

部分原因在於,這十年中的部分電影的確明顯低於平均水準,或因為進行各種形式的新嘗試,不太符合當時觀眾的觀影興趣。例如因為粗糙的動畫製作、沒有記憶點的角色而被遺忘的【放牛吃草】(Home on the Range),在爛番茄上專業評分僅有53%,觀眾評分更低,為29%。

許多人認為,迪士尼在2000年代經歷了一場“身份危機”——它嘗試連貫風格的敘事,因此吸引的觀眾規模並不大,導致了出現了很多失敗案例。

不過回過頭來看,這失落的十年,也可以被理解為“試驗”與“創新”的十年。事實上,如果沒有像【星際寶貝】(Lilo & Stitch)、【未來小子】(Meet the Robinsons)和【雷霆戰狗】(Bolt)這樣的電影探路,迪士尼後來的那些大片也未必能夠成功。

本文章帶你回顧迪士尼略顯沉寂、艱澀的青春期——解構童話、橫衝直撞的那十年。


用另一種方式玩音樂的那十年

2000年以前,迪士尼沉醉在90年代的輝煌裡——從1989年的【小美人魚】開始,到1999年的【泰山】結束,這一時代被稱為“迪士尼文藝復興”(Disney Renaissance)時代。

十年間,【美女與野獸】【獅子王】【花木蘭】和【大力士】等經典影片,在口碑和商業方面都大獲成功。它們改編自流傳已廣的傳說或童話故事,以豐富的手繪動畫和百老匯風格的配樂為特點。

但隨著新千年的到來,情況發生了變化。

1995年,迪士尼電視動畫主管Stephen Anderson作為故事總監被邀請加入【泰山】(Tarzan)團隊,這是迪士尼自1990年的【救難小英雄:澳洲歷險記】之後的首部非歌舞片。

“我加入的第一天是【風中奇緣】慶功宴結束後的那個週一,”Anderson在採訪中說,“那時候大家仍然沉浸在一年前【獅子王】的大獲成功當中,而我在【泰山】組的工作讓我意識到,迪士尼是時候做出改變了——給觀眾提供一些不一樣的、新鮮的東西,那種屢試不爽的套路似乎已經有點過時了。”

於是,公司開始著手製作一部全新風格的歌舞片,靈感來源於馬克•吐溫的【乞丐王子】,電影版名為【太陽王國】(Kingdom of the Sun)。這部電影原本計畫在2000年夏天首映,但製作途中卻遇到了問題。

“我為這次試映做了一些分鏡劇本,”Anderson說,“但在篩選過程中,很多東西都被否決了。高管最後決定,把【太陽王國】的兩位導演Roger Allers和Mark Dindal分成兩個團隊,讓他們各自給出【太陽王國】不同的版本,以解決現有的問題。然後他們再從兩個版本中做選擇,看看我們最終要走哪條路。”

高管們最終選擇了Dindal的版本,這是一部輕快的喜劇,講述了一個自私的皇帝變成了一頭駱馬,和一個村長一起返回皇宮的故事(該片現名【變身國王】)。與Allers製作的百老匯音樂劇風格的【太陽王國】相比,【變身國王】更輕鬆,製作也不那麼複雜。

2000年這個不平凡的時間節點,人們見證了這部以印加帝國為背景的輕喜劇的到來,同時也見證了迪士尼音樂劇的死亡。【變身國王】並不是一部傳統迪士尼風格的音樂劇,它不再以主人公演唱歌曲的方式推動情節發展,音樂改成以配樂的形式出現。

Anderson認為,這類以音樂作為背景構建場景的電影(例如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中開場處Andy與Woody建立起友誼時的配樂You’ve Got a Friend in Me)為21世紀的迪士尼動畫奠定了基礎。

“我認為,它讓人們看到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使用音樂,”Anderson說,“以前那種由主人公邊演邊唱的方式固然可取,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形式。”

【泰山】比【變身國王】早一年上映,在迪士尼從傳統音樂劇到配樂動畫片的過渡階段中,它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泰山】中有許多音樂,它們並不是由人物演唱出來的。相反,人物的情感是通過配樂來傳達的。這種在非演唱片段中用背景音樂來傳達情感的方式在那之後的十年裡變得非常普遍。

近幾年,迪士尼也有返回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趨勢,推出了多部音樂動畫,例如【魔髮奇緣】【冰雪奇緣】和【海洋奇緣】等。但21世紀頭十年的嘗試向迪士尼證明,它不必拘泥於音樂劇的形式,歌曲同樣可以輔助非音樂電影,【動物方城市】裡夏奇拉那首火遍全球的Try Everything就是最好的證明。


嘗試多樣化類型的十年

除了音樂,迪士尼文藝復興時期電影的第二個重要元素就是它對一些傳統幻想元素的採納和改編。例如,【小美人魚】中的巫婆烏蘇拉用魔咒為愛麗兒換了一雙腿,【阿拉丁】的主角拿著神燈許願,還有一些電影,即使改編自歷史事件,也會加入幻想元素:【風中奇緣】中通靈的柳樹婆婆、【鐘樓怪人】中可以和加西莫多交流的石獸。

2000年代,迪士尼則明顯脫離了童話和幻想類題材,開始嘗試一系列新的類型片,包括戲劇、動作片,甚至還有通過家庭影院放映的西部片。

“那十年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我們在不斷地試驗,”Anderson說,“故事風格仍然很‘迪士尼’,但是故事類型已經不同了。”

那十年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是科幻片。

在2001年上映的【失落的帝國】之前,迪士尼並沒有在動畫中加入任何大的科幻元素。但2000年之後,【星際寶貝】(2002年)、【星銀島】(2002年)、【四眼天雞】(2005年)、【未來小子】(2007年)等影片則共同描繪了一個不同于以往的未來世界。

迪士尼2000年以前的電影大多以古代為背景,新千年則推出了以現代乃至未來為背景的影片。第一部就是【星際寶貝】,講述了夏威夷女孩Lilo與外太空生物史迪奇的故事。

“我喜歡現代的故事,”Anderson說,“這些電影允許角色做一些並不那麼有吸引力的事情,或者不像是迪士尼人物會做的事情,例如Lilo和史迪奇可以互相大喊大叫,就像現實生活中的兄妹一樣,但你從來不會質疑他們有多愛對方。我認為【星際寶貝】有一種現實感,非常獨特,非常吸引人。”

雖然迪士尼在2009年以【公主與青蛙】這部片子重新嘗試了以歷史為背景的童話故事,又在2010年以【魔髮奇緣】再次回歸該題材,但它並沒有拋棄在2000年代嘗試的這些類型片:2012年的【無敵破壞王】是一部風馳電掣的電玩冒險;2014年的【大英雄天團】是暖心的超級英雄大片;2016年的【動物方城市】則是歡快的“警匪”喜劇……

如果沒有迪士尼在2000年代的種種嘗試,今天,我們可能就看不到這些精彩的故事了。

那十年為迪士尼現在豐富的風格鋪平了道路,也明確了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並不是所有的迪士尼動畫都需要跌宕起伏的浪漫情節。

從【小美人魚】到【泰山】,迪士尼文藝復興時期的大部分電影,都非常注重主角之間的浪漫愛情。而在2000年代推出的【變身國王】【未來小子】和【雷霆戰狗】等影片中,浪漫的愛情元素則不那麼重要,當然這一時期的迪士尼電影並不是完全沒有愛情故事。

2000年代,迪士尼還關注了一些別的主題:在【放牛吃草】中探討友誼(三頭乳牛為拯救農場而結合在一起),在【熊的傳說】中探討家庭關係(一個因紐特男孩要向殺死他哥哥的動物復仇)......

近年來,非浪漫關係的重要性在2013年的【冰雪奇緣】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該片的自我定位是一個愛情故事,在拯救被過於強大的冰雪力量困擾的姐姐艾莎的途中,安娜愛上了阿克。但在安娜受傷後,她才知道自己需要飽含真愛的行為,例如真愛之吻,才能活下去。影片最“反套路”的一點就是,最終讓安娜活下去的真愛力量,是她為了姐姐願意犧牲自己,而不是阿克的吻。

雖然我們無法判斷,2000年代的電影是否對【冰雪奇緣】這樣的故事走向和價值觀有所影響,但當時偏離浪漫愛情元素的嘗試無疑讓迪士尼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有多種多樣的關係,它們都具備挖掘的價值。也正因如此,原本“傳統”的愛情故事,例如【冰雪奇緣】,才有了不同的結局。


自我意識覺醒的十年

21世紀初的觀眾爭奪戰中,迪士尼並不是一騎絕塵的動畫公司,激烈的競爭在製造壓、抬高成本的同時,也帶來反推作用。

例如,夢工廠在2001年發行的【史瑞克】,成為迪士尼動畫的強勁對手。【史瑞克】與迪士尼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電影不太一樣,雖然它也是一個童話故事,但它的配樂不是百老匯風格的音樂,而是當時的流行音樂。影片中的“成人幽默”和怪物主角也與迪士尼典型的闔家歡風格和迷人的英雄主角大相徑庭。

儘管【史瑞克】的聯合導演Andrew Adamson從未正面回應過這部電影是否是對迪士尼風格的一種嘲諷,但他的確說過,這部電影有意“解構童話”。

但更有趣的是,正是在後史萊克時代,迪士尼的動畫逐漸發展出了更強的自我意識,如自嘲精神。

迪士尼的自嘲精神在2005年上映的【四眼天雞】中表現得非常明顯,這部電影正是在【史瑞克】上映後的幾個月開始籌備的。

影片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緊接著是一段模仿【獅子王】的經典開場白,伴隨著緩緩升起的日出……但這一切,都因為太過“陳詞濫調”,太過“迪士尼”,而被故意製造的旁白“撤回”了。

【四眼天雞】的這一自嘲片段,只是迪士尼自我意識覺醒的開始,對動畫部門和真人電影部門來說都是如此。

2007年,迪士尼製作了音樂電影【曼哈頓奇緣】,片中吉賽爾公主離開童話世界來到紐約,並在那裡與一位離婚律師一見鍾情。注意,是離婚律師,而不是王子。2009年的【公主與青蛙】中,主人公蒂安娜的父親向她反復強調的是,唯有努力工作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向星星許願是沒用的。

當然,你不可能完全把“魔法”從迪士尼電影中剝離出來,畢竟這是讓迪士尼與眾不同的一大因素。但這家公司已經開始意識到,它以往的電影與現實過於脫節了,所以它希望扭轉觀眾的印象。

這一觀念持續滲透到迪士尼現在的動畫電影中。在2018年的【無敵破壞王2:網路大暴走】中,所有的迪士尼公主聚在一起。樂珮公主問:“人們是不是覺得,只要一個高大強壯的男人出現了,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她自己給出肯定的回答以後,女孩們尖叫道:“她可是個公主!!!”

另一個例子是2019年的【冰雪奇緣2】,艾爾莎看著自己表演Let it Go的回憶,為自己的聲音感到十分尷尬——這大概就是成千上萬聽過自己孩子反復唱這首歌的父母的感受。

回到2000年代,【未來小子】的超現實主義、更具顛覆性的幽默感吸引了不少更大年齡層的觀眾。【未來小子】與眾不同的幽默感並沒有轟動票房,這部電影最終的成績是1.69億美元,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其他電影相比是很低的。然而,【未來小子】中的自我意識終於讓迪士尼成功地接觸到了以往不在“闔家歡”範圍內的觀眾。

十幾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冰雪奇緣2】收穫了14億美元的票房,成為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但如果沒有當年的【未來小子】等“炮灰”,【冰雪奇緣2】這樣的票房神話可能會延遲很多年出現。


向CGI技術過渡的十年

如果說2000年代迪士尼的新配樂嘗試、類型片實驗、自我意識的覺醒等,都是具備一定偶然性的事件,那麼它在這十年中向CGI技術的過渡則是不可避免的。

在世紀初,為了與1995年就推出【玩具總動員】的皮克斯和1998年首次推出電腦動畫【小蟻雄兵】的夢工廠競爭,迪士尼必須轉向CGI技術。

迪士尼的第一位女性動畫導演Ellen Woodbury見證了這家公司從傳統動畫到CGI動畫的逐步過渡。

“對於整個公司來說,這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Woodbury說,“每部電影使用電腦製作的程度都不同,例如我們用電腦製作了【恐龍】,同時也還在做傳統的非CGI電影,如【變身國王】【失落的帝國】和【星際寶貝】等。”

在擔任【星銀島】的動畫之後,Woodbury就學會了如何創作電腦動畫,甚至還協助開發了一個培訓專案,教迪士尼的其他動畫師使用這種新技術。但在此之前,動畫導演們必須向包括時任總裁Michael Eisner在內的高管們證明,迪士尼是可以適應這種新技術的。

“問題是,我們是否要裁掉所有的傳統動畫師,改用電腦動畫師?”Woodbury說,“我們告訴Eisner,‘電腦是一種工具,就像鉛筆是一種工具一樣。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學習這個工具,我們可以把我們作為動畫師已經擁有的技能和天賦融入到這個新的媒介中去’。最後,Eisner說,‘好吧,那我們就開始吧。’”

雖然部分動畫師得到了嘗試新技術的機會,但也有很多人沒那麼幸運。整批創意人才,比如那些擔任動畫檢查員的員工不再被需要,於是他們被一波又一波地解雇了。

而那些留下來的人,比如參與迪士尼第一部全電腦製作動畫電影——2005年的【四眼天雞】的Woodbury,則不得不面對慢得令人髮指的電腦。Woodbury電腦的延遲時間達到了2秒之久。

“它讓你覺得,你好像永遠沒有機會發揮創意了,因為你總是在等待載入。”在迪士尼的第二部全CGI動畫電影【未來小子】上映的幾個月後,Woodbury就結束了為迪士尼工作。

“我們有很多出色的2D動畫師,他們創作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諸多經典,例如【美女與野獸】【小美人魚】【阿拉丁】等,而在【未來小子】中,他們首次做了CGI嘗試。”Anderson說,“有些人接受了這項新技術,並獲得出色的成績。也有些人無法接受,這是讓人非常痛心的。曾經有一個動畫師對我說,‘我覺得你好像把我的手砍掉了,還叫我去做動畫。’”

2000年代,迪士尼開始嘗試CGI技術的同時,也在2006年聘用John Lasseter作為首席創意官,並請回了曾聯合執導過【小美人魚】和【阿拉丁】的動畫師Ron Clements和John Musker,請他們執導【公主與青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迪士尼從未拋棄傳統動畫。

“我記得,那時候就像一個party一樣,”Anderson說,“每個人都很興奮,因為要回到手繪動畫了,大家都覺得這是該做的事情。”

最終,在2000年代結束後,迪士尼從傳統的動畫長片中走了出來,全面擁抱了CGI技術,也正是這種技術,讓【海洋奇緣】的水流看起來那麼流暢,讓【冰雪奇緣2】中的秋葉脈絡清晰。


如果在21世紀初的十年中,迪士尼沒有進行過渡嘗試,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切,也就無從談起了。

2000年代,也許迪士尼並沒有產出在市場上大獲全勝的超級動畫電影,但卻出現了他們迄今為止最有創意、最突破邊界的作品。而正是因為在那十年中,迪士尼願意在顛來倒去的失敗與成功中不斷嘗試,才築就了我們如今見到的如此多樣性的“動畫電影王國”。


回覆文章